护理学院
学校主页 | 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 |  English
 首页 | 学院概况 | 教学机构 | 师资队伍 | 课程建设 | 党团建设 | 学生管理 | 研究生教育 | 教学资源 
通知新闻
 
当前位置: 首页>>通知新闻>>新闻快讯>>正文
【护理学院三下乡系列报道之八】 共寻美丽“乡”约,同绘“黔”行画卷 —护理学院奔赴“乡”约 挺膺“黔”行实践团
2025-08-01 18:44   审核人:
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“奔赴‘乡’约 挺膺‘黔’行”实践团于2025年7月—8月期间,以“点”+“面”结合的方式赴遵义市沙湾村、平溪村以及实践队员生源所在地,通过寻访,聆听村史、村志、村貌变迁发展中的乡村振兴强音,展示乡村振兴的时代成果等,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基层、奉献基层的时代责任,不断书写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作为。

寻访沙湾社区—同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颜

——追寻变迁印记看社区新活力。实践队赴沙湾社区途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“贵州省景观优美森林村寨”文化标识,沿途丰茂的植被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。群山环抱间,错落有致的民居点缀在绿意中,村道旁的农作物长势正盛,处处透着生机与希望。实践团到达社区后,沙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杜继平以自己参编的《遵义县沙湾镇志》为线,向实践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沙湾社区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沿革;随后,队员们分组访谈,全面了解社区的村史、农业、经济产业和乡村振兴的成果等,获得了详实丰富的资料,收获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。

   ——寻迹“农村产业”体悟劳动美沙湾村所在的沙湾镇按照“一村一品”思路,大力发展五倍子产业,建成了1520亩的五倍子高效培育集成增效创新模式示范基地,辐射推广至周边15个村,总面积达10000亩。自2023年护理学院与沙湾村协同共建“三全育人”实践基地以来,种植五倍子1000余棵。实践队员驻足种植区开展管护作业,进行除草、打枝等劳动,用实际行动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为乡村产业注入“绿色动能”。

——探寻三线记忆,感悟三线精神。在沙湾社区的周边,错落有致的红砖厂房安静地隐匿于群山环抱之中。实践队成员在老一辈村干部的带领下,前往沙湾社区“三线”旧址,厂房斑驳的砖墙早已刻画出历史印记,厂房内仍然可见的单轨悬挂式吊车和梁式吊车等“老物件”,仿佛已经成为一张划时代的内存卡,记载了三线建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通过查阅资料,聆听老一辈人的解说,实践队员领悟了“三线精神”的核心内涵,并在青春的责任与使命中去传承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”的时代精神。

——参与乡村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工作,为美丽乡村建设书写青春力量。在社区开展实践活动期间,实践队员们参加了社区“两清两改两治理”专项工作,与村干部一起串巷入户,以政策宣讲、案例解读等形式,向居民细致阐释环境整治要点,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清理、摒弃不文明习惯、共商治理良策等,并与基层工作人员一起加入到“两清两改”实际劳动中,清除乱堆乱放、乱搭乱建、乱贴乱画等现象,参与残垣断壁清理清除,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,打造干净整洁美丽乡村贡献青春力量。

寻访新舟镇平溪村—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,同促村庄发展。

实践队走进平溪村,这里沉淀着厚重的红色历史,十多处红色资源在岁月中静静流淌。从遵义县史料的字里行间,到村民口耳相传的故事里,革命旧址、战斗遗迹逐渐清晰—磨刀溪的战役凝着烽火,胡伟故居的青瓦载着忠魂,两间陈列室藏着岁月的回响,此皆为历史的见证。在这里队员们分别访谈了第一书记黄勇,埃山历史陈列馆管理员胡佐国,磨刀溪陈列馆管理员罗光发,平溪村村干部李玉春以及在家村民共9人。通过访谈,队员们知道了省级贫困村走上振兴路的振奋历程;遥想到了当年碗架坎、范家石等红军战斗的壮烈场景;聆听到村民后代吟唱的红军歌谣:“吃的糙糙米,穿的黄挂衣,眼泪泪汪汪,背根子朝枪,提起去打仗……”歌声里,红色故事愈发鲜活。如今,红色文化正焕发新的生机,红色旅游的谋划让历史与当下相连,路灯照亮新修的道路,陈列室的灯光映着过往与未来;老故事里藏着初心,新发展中见着担当。

实践队员返家乡,齐绘多彩贵州“家乡”名片。实践队员结束“点”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后,回到家乡联系“同辈”“朋辈”,以走访老支书、老村干部、老村民、驻村干部等对象,通过深度访谈和写实素材采集形式,以文字+图片/视频的形式展示了在“行走、实看、倾听”中发现的乡村振兴的故事,围绕美丽乡村宜居环境、农业经济发展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、乡村文化和旅游发展等方面完成调研报告80余份,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收集了丰富翔实的资料,也为多彩贵州美丽画卷添写了青春色彩。

此次“寻访最美乡村  同绘‘黔’行画卷 ”实践活动,是一次青春与乡村的“双向奔赴”。队员们不仅在社会实践中去感悟“到基层中去、到实践中去、到人民中去”奉献基层的情怀与行动,更是以基层“青春印记”展时代青年风采,在“实走、细看、倾听”里留下青年的“初心印记”,为伟大事业贡献青年力量。(一审:陈娅,二审:陈伟,三审:张咏梅;撰稿:高婷婷 陈瑶;图片:陈奚睿 张伟)
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