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0-16日,护理学院实践团深入遵义市汇川区沙湾社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关爱儿童活动。实践团聚焦乡村儿童成长需求,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六大特色项目,以创新理念和务实行动,为当地儿童构筑起情感支持、能力提升、安全防护的温暖港湾,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医者仁心。
“无界陪伴”架心桥,长效关怀润心田。实践团启动“无界陪伴”云计划。通过依托线上线下结合模式,志愿者与儿童结成“1+1”帮扶对子,并签署《云陪伴承诺书》,每月进行至少一次情感交流与学业辅导通话或视频,每年开展一次线下“深度陪伴日”活动;通过建立跨越时空的长效情感支持纽带,弥补儿童情感陪伴与学业指导的缺口。

“生活赋能”重实践,劳动淬炼促自立。实践团开设“生活赋能”劳动工坊,系统推出三期专题课程。从“基础生存技能”的七步洗手法、烹饪劳动体验,到“绿色创造技能”的垃圾分类、塑料回收制作瓶盖日历;再到“社区服务先锋”的创建“技能树”便签墙,匹配村民“我需要”与儿童“我能做”促成线下技能交换。活动中“社区小助手”等徽章奖励有效点燃了儿童参与热情,提升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、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。




“安全代码”巧创新,自护知识入童心。为筑牢儿童安全防线,实践团推出“安全代码”自护行动。巧妙地将安全知识融入艺术创作,组织儿童利用AI共同创编《守护星光》歌曲及配套手势舞,并辅以安全知识竞答巩固学习效果;同时,成员们还组织儿童一起玩“危险发现家”家庭安全隐患识别桌游,以游戏化互动等形式强化安全意识,让安全自护知识入脑入心。


“勇气储蓄”蕴希望,心灯长明护成长。为关注儿童心理健康,实践团发起“勇气储蓄”情感支持行动。组织儿童亲手将象征希望的夜光沙石装入瓶中,点亮“星光”,并写下勇气宣言,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追加手写鼓励卡投入瓶中,成为承载儿童内心力量的长效情感支持载体;同时还整合儿童自绘“心情晴雨表”,引导儿童更好地觉察、接纳情绪,学会表达与调节情绪。


“急救先锋”传技能,守护生命第一线。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护理专业优势,举办“急救先锋”科普训练营。通过情景化模拟再现,系统向儿童传授外伤处理“黄金三部曲”、中暑“降温三部曲”、海姆立克“简单石头布”口诀法、心肺复苏“叫叫压压”口诀法等关键生存技能,有效提升了儿童应对突发状况、守护自身及家人安全的“第一响应”能力。



“科普实验”启新知,童心探秘趣无穷。为激发乡村儿童探索热情,实践团精心策划“科普课堂”,推出小苏打火山喷发、维生素B2荧光流星等四大主题实验,巧妙融合物理、化学、地理、天文知识,将抽象科学原理转化为妙趣横生的现象。孩子们在亲手操作中惊叹不已,沉浸式体验深刻感受科学魅力,有效点燃了大家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,为乡村孩子心中播下了求知探索、勇于创新的科学种子。


四载深耕,乡约年年。遵义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实践团坚持深入基层、服务乡村儿童,将专业所学与基层所需紧密结合。他们用青春的脚步丈量乡土,用专业的知识与温暖的陪伴赋能留守儿童健康成长,这份坚守与行动,正是对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铮铮誓言的生动践行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,持续书写着守护未来的青春篇章。(一审:陈娅,二审:陈伟,三审:张咏梅;撰稿:田欢;拍摄:邓静怡、于祎乐)

